一、人工智能服务外包带来了哪些风险?
人工智能面临合规、滥用、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
近年来,人工智能在算法、算力、和大数据因素的影响下,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。它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,也给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挑战。
如今的人工智能依赖于大数据的“喂养”。白皮书指出,人工智能在数据采集环节,存在过度采集数据、数据采集与用户授权不一致、个人敏感采集信息合规问题等;还易遭受数据投毒、模仿攻击等。
在数据使用环节,数据标注带来安全隐患和合规问题。如外包公司的标准人员可直接接触原始数据,如果管理不规范,可能存在内部人员盗取数据、数据泄露等风险。
在应用方面,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仿人类,如换脸、手写伪造、人声伪造等,除引发伦理道德风险外,还可能加速技术在黑灰色地带的应用,模糊技术应用的合理边界,加剧人工智能滥用风险。
其他方面,人工智能系统还存在数据存储安全隐患、共享安全隐患、数据传输安全隐患等。
我国尚未有正式立项的人工智能自身安全的标准
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安全风险,各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。比如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,启动“美国人工智能倡议”;英国建立数据伦理与创新中心为政府提供咨询;日本成立人工智能委员会,开展人工智能伦理道德研究 。
我国亦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,如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 、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》等,在特定领域如无人机、自动驾驶等领域出台相应规范性文件。此外,特定行业和领域颁布或立项相应标准,如生物识别领域的《信息安全技术 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》等。
不过,我国尚未有正式立项的人工智能自身安全或基础共性的安全标准。
人工智能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标准化需求
结合安全分析结果和当前标准化现状等因素,白皮书指出,人工智能在算法模型、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、基础设施安全、产品和应用安全等方面存在标准化需求。
针对突出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 ,白皮书建议平衡隐私保护和人工智能分析效果,防范逆向工程、隐私滥用等安全风险,开展人工智能隐私保护要求及技术类标准研究工作。
按照“充分研究,急用先行,安全事件推动”的思路,白皮书建议 优先立项《人工智能安全参考框架》、《人工智能数据集安全》、《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安全》、《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可信赖》、《人工智能应用安全指南》、《人工智能安全服务能力要求》等标准。
二、人工智能时代对国家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?
是多方面的。
机遇方面:
提高国家安全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:人工智能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、准确的分析,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,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国家安全政策。
增强国防实力: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作战效能、减少人员伤亡,同时可以提高军事装备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水平,增强国防实力。
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: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国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,预测和防范潜在的网络攻击,保护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安全。
促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: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国家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,为国家安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。
挑战方面:
伦理问题: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涉及伦理问题,如数据隐私、算法歧视等,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和政策,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安全风险: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风险,如人工智能武器化、数据泄露等,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,确保国家安全不受威胁。
技术失控: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技术失控的风险,如自主决策、自我进化等,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引导,确保其服务于国家安全。
人才短缺: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,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尚不足以支撑国家安全的需求,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。
总之,人工智能时代对国家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,需要我国在抓住机遇的同时,积极应对挑战,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。
三、人工智能安全峰会都有哪些国家参加?
人工智能安全峰会(AI Security Summit)通常是一个国际性会议,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、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参加。具体参与的国家可能会因每次峰会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。一般来说,包括美国、中国、欧盟国家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韩国、印度等科技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都可能参与其中。